绛都春 第169节(2 / 2)

绛都春 柳暗花溟 2487 字 3天前

她说的话是天下大义,魏老夫人不管说什么都无法占理儿,只能把问题聚焦在事实上,不然找不到机会反驳,“还是那句话,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怎会如此严重?大病说成小病固然不好,可只是磕磕碰碰的,却说成马上就要了命,不也很过分吗?偷工减料不好,添油加醋可也没有必要。”

肖绛挑了挑眉。

矮油,这是说她是非不分,故意栽赃吗。

她不喜欢小孩子因为年纪小就为所欲为,你计较就是你小气。她同样不喜欢有些人仗着年纪大就胡搅蛮缠,谁要反驳,不满足她就是不尊重老人。

她不惯着这臭毛病!

再看那对双胞胎姐弟,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

“你们俩先下去吧。”肖绛示意高氏姐弟。

高钰还好,高瑜向来是跟肖绛对着干的。她甚至没有自己的观点,总之,肖绛赞成的她就反对,肖绛反对的她就赞成。

但是这一次,她居然听话的紧,站起来的比弟弟还要快。

不走不行了,屁股底下好像有钉子呀。说好了让这个女人难受的,为什么到头来他们才像被架在火上烧呢?

这丑八怪,这个妖精,道行深得很!

“坐下吧,饭还没吃完。”魏老夫人却开口。

古代人真是不注重孩子的自尊,肖绛心中暗暗摇头。

抬起眼,就看到高氏姐弟都齐齐望向她,眼神里居然有些求助的意思。

小屁孩儿,知道怕了吧?!

她本来就不打算妥协软弱,这时候就更刚。脸上笑眯眯,态度上却是寸土不让,“老夫人,我知道您疼外孙。按理,我应该心存感激,不能拦着。可是规矩就是规矩,大人说重要的事,小孩子怎么能参与呢?还是下去吧。”

最后几个字,已经透着不容置疑。

高钰见机快,连忙说,“外祖母,我和姐姐先出去一会儿。等下,我们再来给您请安。”

“只怕还没吃饱吧?”魏老夫人紧盯不放。

她感觉被下了脸面,哪怕对方是王妃,但她对王上可是有实际上的扶持之恩的,不看僧面看佛面……

“已经饱了,外祖母放心。我……我们平时吃的很少的。”高瑜连忙拉着弟弟,急匆匆行了个礼,直接就跑出去了。

他们吃的少吗?

半大小子,吃跑老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平常吃的比猪还要多。

而这个草包娃子,这时候倒是快刀斩乱麻,算是无形中解了魏老夫人的为。

肖绛腹诽着。

重要的是,这里毕竟是王府,肖绛是王妃加娘亲,魏老夫人再功高震主,道理上也不能指手画脚的。

于是魏老夫人气坏了,若在自己的家里,肯定就会立即发作,连他家那老头子的面子也不给。

可形势比人强,人在屋檐下,现在这口气她就是发作不得。

第285章 警铃大作

饭桌之下,魏老夫人气的拳头已经紧紧握起。

春妈妈站在她身后,轻轻用手掌拍了下她的肩膀,请她暂时忍一忍。

肖绛也看得出她绷紧的面孔,上面的肌肉微微抖动,显然内心中情绪斗争很激烈,不禁叹了口气。

魏老夫人这把年纪了,也确实对高闯有恩,魏家对整个燕北,功劳更是大到无法言述。

若是平常事,她这一步也就让了,她不是非要与对方争高氏的人。

但事关教育孩子,对不起,就算高闯来了也不行。

不过她也不想气到老人家,毕竟对方只是偏心眼、有私心、外加对她抱有偏见,还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所以她态度虽坚决,却缓和了语气和神情,叹了口气说,“老夫人,我不是非要跟您对着干。让孩子们出去,是不想当着他们的面,把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在抖落出来一遍。虽然是孩子,也是要面子的,何必让他们难看呢?心里也会不舒服的。您说让我疼他们,我这就是在疼他们呀。”

魏老夫人这口气就略降了降,无奈的发现,论摆大道理,她是摆不过这位王妃的。她所担心的那些事情,还是要想其他办法才行。

“到底他们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都不能再说一遍的吗?”她哼了声。

肖绛想了想,干脆把高氏姐弟虐杀小猪仔,逼疯母猪的事情说了。

最后又说,“我知道孩子的残忍是无意的,怨不得神话传说里那些妖精要想修炼成仙,都要化出原形去过童子关。可是,这时候表现出来的残忍如果不加以规范,他们就不会认识到这是一件错误的、有违圣人天道的事,也许将来也会这样对待他人。那时又将如何?王上那样正派高贵的人,又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儿女变成恶魔呢?现在如果我不伸手去管,难道让王上未来伤心吗?我相信那也不是您想看到的。”

魏老夫人都震惊了,旁边的春妈妈更惊讶,因为他们听到的可不是这样的。

肖绛看在眼里,赶紧又加了把火,“我从来不反对吃肉,万物于世,有生有灭,但我绝不能容忍虐杀。这不是妇人之仁,这是天下道理。万物以自己的身体供养着人,难道人不应该有点感恩之心,不该再吃掉它们之前给个痛快吗?我听闻,那些屠户在杀猪宰羊之前都要上香供猪神羊神的,感谢它们的子子孙孙用血肉之躯让我们能吃饱。所以,您觉得瑜儿钰儿做的是对的吗?难道不应该管一管吗?王上抽他们鞭子也不是因为我进了谗言,而是要给他们以警示,为此王上都自罚了几遍鞭子,因为养不教,父之过!”

“是我错怪你了。”好半晌,魏老夫人才重新开口,声音干巴巴的,好像受了打击。

她确实没想到这个。

她从过军,知道在战场上杀敌是正确的,但在战场下就不能随意杀人是一个道理啊。

“是老夫人受了蒙蔽。”肖绛连忙说,“我只是不想孩子变得自私冷酷,真的应了那句话: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那样,咱们燕北就没有未来了。”

这句话是七杀碑的碑文,传说是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手笔。当然原文中杀气过重,但是她一直认为前两句说的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