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朱厚熜上学与新式教育(二合一,五千字)(2 / 2)

正德大帝 一夕秋月 2816 字 9小时前

朱厚照也抽空来了一次宫学,如同他视察大明顺天府一带的社学时一样,他都会给这些还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上一堂思想课,讲讲大明的历史灌输一些国家与民族的概念。

朱厚照会亲自与每个学校的大明少先队的队员一一握手,同其他随行官员一起亲自给他们系红领巾。

朱厚熜因为有文化基础在再加上本身的勤奋,所以在宫学的学习成绩也很优异,直接成为宫学第一届少年先锋队的队员。

当朱厚熜看见朱厚照亲自给自己系上红领巾的时候,他感到的是无比的自豪,他知道红领巾的含义,意味着是大明无数英雄血染红的旗帜的一角,而他戴上红领巾成为少先队队员也就意味着他将来会成为少年英雄。

朱厚照看见朱厚熜一脸兴奋与激动的样子,心里也同样很高兴,他知道自己把后世的一些事物放到大明的基础教育中果然也有同样的激励作用,他相信这样会让更多的年少单纯的孩童想让自己成绩变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

基础教育全部普及已有三年,明年开始便是第一届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童四年毕业期,朱厚照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这一批由朝廷花了大价钱培养出的一批接受四年教育的学童。

“陛下,按照学部从各省报上来的数据估算,明年大约有一百七十余万学童即将毕业,按照之前的规定,这些学童将以百分制的形式考入县学,而按照以往的举业,入县学府学者非生员不可,如今只学四年便可入县学,只怕恐令天下生员不满;

另外,县学素来录取之数不多,凡县四年所满学童不下千,这其中当有大半不得入县学,是故,臣以为,当应再建新学,各县设新学以收天下学童再教之,并教之以更深入之学问,以待其成丁后得有才被朝廷用之!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四年时间培养出天下英才自是不够,需持之以恒,方可在日积月累之后,得有天下英才尽出于大明!”

学部尚书康海如实对朱厚照禀道。

“这百万学童自然不能让其回家务农,至少大部分不能放其回家务农,而县学一时改不得,且若让知县出题也估计只会出一些八股文章;

朕准你所言,设立新学,传旨各县亲民官新设高等小学堂,朕会让吏部立即任命一批在京师大学进修的待官举人,就任各县教谕并兼高等小学堂校长一职,以具体负责高等小学堂的组建工作。”

朱厚照知道这样一来,朝廷的教育开支又得增加,但要让大明百姓强大起来不再麻木不再愚昧,大兴教育又是必须的,所以该花的还是要花,好在大明已经开始了殖民扩充,以后能从满剌加以及其他地区赚取不少财产,而这些财产短期内估计也只能先花在教育上。

不过,设立高第小学堂不是朱厚照动动嘴皮子,然后内阁按照朱厚照的意思拟旨颁行天下就可以成功的事,接下来还得有人事与财政上的安排。

“陛下,全天下这么多县,每县都得任命一名管理高等小学堂的教谕,而原教谕还得调派到其他地方升任知县,这并非易事!京师大学现在所进修的举人也不过百人,放于全天下为教谕官,亦不足也!

是故,臣建议,可先任命一批在京师大学进修的举人在南北直隶地区为教谕,负责组建高第小学堂,但其他地区则依旧令各县知县与教谕组建,按照朝廷要求组建,令提学官督察之,这样可以让天下举子明白,来京师大学进修是可以直接被重用到南北直隶这样的好地方任教谕的,以此激励更多的举子来京师大学进修。”

吏部尚书张彩在内阁奉朱厚照旨意主持的大明治学事宜上如实奏明了自己吏部在执行兴办新式学堂上的难处,非恪守理学之顽固派的他不反对皇帝陛下有意兴办新学提倡百家的大政方针,但作为一个务实的官员,他需要让皇帝明白,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蹴而就。

“张卿所言有理,内阁与学部呢,你们以为如何?”

朱厚照也知道在大明实行全民教育,并建立一个从幼年到成年的教育培训系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仅仅是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撑,还需要更多人力支持,大明不乏读书人,可缺乏的是师范类人才,京师大学本来是为了发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大学,但现在也主要成为了新式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基地。

即便京师大学已经把招生门槛放宽到举人这个层面,但依旧满足不了帝国对师范生的巨大需求,何况因为科举制度存在的原因,依旧有大量举子不愿意报名进入京师大学而是享受帝国给予的官身待遇与特权继续参加会试与殿试。

虽然正德三年、正德六年、正德九年这三科殿试后,已经有很多进士因为看见张璁、夏言明显受皇帝青睐而愿意报名进入京师大学进修。

但这批进士的第一批毕业者即正德二年与正德六年加起来不过百来人,而且还得被任命到六部和地方担任重要官职,毕竟帝国现在在行政与军事上也很缺乏新式教育出来的人才,一些六部堂官与地方主官在体验到京师大学出来的进士之能力后就不愿意再放走这些人才,甚至还希望朝廷多给自己任命一些这样的官员。

因而,朱厚照也很理解吏部尚书张彩困难之处。

而此时,内阁首辅王华等也都相继表示赞同,朱厚照见此便也再次点头道:“既如此,便如吏部尚书张彩所言,吏部先将京师大学进修之举子任命到南北直隶担任教谕,兴办新式学堂,但既然是高等小学堂,还得应学习更多科目,常识一科当细分为社会与自然两科,具体课程大纲由学部制定;

各县各村镇社学毕业学生如何升入高等小学堂,依旧以考试的形式,录取比例应为多少,由户部根据国库与地方税赋收入在教育上的最大预算为基础,算算在全国实行高等教育后应保证多少社学毕业的学童升入高等小学堂!”

“臣领旨!”学部尚书康海与户部尚书王琼站了出来,齐声回道。

“陛下,臣有一担忧之处”,这时候,内阁次辅刘宇站了出来说道。

朱厚照忙命其阐述。

刘宇便道:“去年臣奉陛下旨意巡视湖广四川等地,发现大量社学依旧只教授八股文章,臣问其缘由,皆说是当地就任社学先生的耆老乡绅之自作主张,言说因天下以科举为正途,不教以孩童四书五经,走科举正途,岂不误人子弟哉;

甚至,若听朝廷之令教以其算术常识的话,反而会被乡邻百姓埋怨,甚至有百姓言若非官府强令自家孩童入学,必不会让自家孩童上学,因为这样导致家中猪羊无人喂养,饭食无人主食!

但士民却不知朝廷是为培养各类人才才改革社学,实为造福百姓之策!

因而臣担心,即便陛下有意办新式学堂,估计天下黎庶也不积极响应,现今天下,士民依旧皆知,科举乃是选官正途,是故臣担心,即便新学堂设立,富足者只会让家族子弟走举业,而贫困者只会令家族子弟回家耕种或去集镇为学徒,而真正应考新式学堂者少也。”

“亦如次辅所担心之言,臣于三月奉旨巡视云贵两广,勘察人口流失时,发现自强制社学教育后,各地孩童早夭者失踪者之数增加很多,皆因白天被官府强令上学,夜晚被家人强令干活被其野兽毒蛇所咬致死或者是其他原因致死者;失踪也多因上学后杳无音信或放学后失踪者;

陛下虽有意恩泽黎庶,不惜以重金教化之,可黎庶鲜有有福承恩者,或因父母残忍或因父母无法以至于孩童无儿时欢乐可得;

除此之外,更有官府胥吏之贪墨人牙子横行等,以至于许多平民之子名为上学实则被官府强征为童丁,更有俊秀者被人牙子发卖,百姓们敢怒不敢言,为躲避强制教育,竟有举家迁入山野者;

本为善政却变成了恶政;

臣以为若新式学堂再设,陛下若以强令责庶民之子应考之,只怕会令庶民更为反感,甚至会激起民变,若不强令,新式学堂即便设立也会无人应考,到时候只会靡费钱财,增加朝廷冗员。”

户科都给事中袁宗儒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