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枝怯怯的道:“俺不是反对中央的指示,俺就是想知道为啥咧……”
梁万和不耐烦的道:“你个妇女主任不好好发动群众,捣什么乱!这老沟沟老水塘都是几百年的旧沟旧塘,能是撒点药就治了本么?这是老病缠身,治不好了!主席多英明!叫俺们干脆重起炉灶!我问你,那新的和旧的能一样吗?新塘新沟,一年撒一次药灭虫,还怕啥大肚子病!”
李桂枝焕然大悟道:“要不说万和你是县长咧,你说的在理!俺这就告诉大家伙去!大家伙听了这话,一定心里亮堂堂的!这下可有了奔头!”
说完,李桂枝熟敛的挑起被喝空了的木桶,高兴地快步跑下田埂。庄稼人的心哟,就是这样的纯。
随着药品的到达,江南各个血吸虫病区的医院里,挤满了来看病领药的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
“大娘你拿好,这药一次吃两片,一天三次,饭后吃。你可要提醒大叔,可别忘了啊。”
一个穿青色打补丁的土布褂子的大娘扶着自己的老头子从看诊床上坐起来,激动地说:“姑娘啊,大娘谢谢你!你长得这么好看,医术又这么高明,一定是观音菩萨下凡!m主席派你来救咱穷人,一分钱都不收,这真是天大的恩德啊!等老头子病好了,我一定带着孩子们都来,给你磕头,给m主席磕头!”
说着,老大娘就要跪下,于凤手忙脚乱的赶紧上前扶起大娘来。
“大娘,您别这样说,咱们是供产党的队伍,这是应该的。您赶紧扶大叔回家吧,大叔是慢性血吸虫病,这药是两天的量,两天吃完之后停药三天,也就是五天之后,您再带大叔来,我给大叔作复诊。”
“哎!哎!谢谢你!谢谢你!”
老大娘忙不迭的应承下来,千恩万谢的带着老伴走出了杭州人民医院设立的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的大门。
于凤捋了捋额前的散发道:“下一个。”
门帘被一把撩开了,一个年轻护士进来道:
“于大夫,院里通知,下班后市卫生局要开会,讨论送医下乡,您是北京来的专家,院里通知你,下班后有车来接你过去。”
“好,我知道了,谢谢你小汪。”
由于杭州附近的各个村庄县城全部得到通知,北京来了治疗大肚子病的专家和特效药,十里八乡的患者蜂拥而至,以至于当于凤下班时,杭州人民医院的走廊里仍然坐满了候诊的病人。
“于大夫,你赶紧去吧,这里有我呢。”同为从北京来的刘医生好意的道。
于凤点点头,站起身来,由于开了一天的方子,看诊了一天的病患,只感觉腰酸背疼。她左右摇了摇脑袋,舒展了一下肩膀,脱下白大褂道:
“那我先去开会,等开完会,我再回来陪你值夜班。”
刘医生说道:“没事,夜里看诊到十点钟就结束了,你开完会还是直接回市招待所吧。”
“嗯,那行,那我走了。”于凤道。
“去吧。”
于凤拿起笔记本和原子笔,快步走出医院小楼,坐上杭州市卫生局派来的吉普车,靠在车子的后座上,凝神的看着车外……
三天前,小强刚刚出差,解放军军总医院突然下发命令,让于凤参加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小组时,于凤是大喜过望的。
能够参加专家组,和这些赫赫有名的病理学家、多年悬壶执业的全科大夫、留学海外归国的医学博士一起,响应主席‘一定要根治血吸虫病’的号召,前往祖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救死扶伤,这是一件多么光荣多么崇高的使命哟!
于凤接到院长的命令后非常激动,立刻通知了自己的老师傅连暲先生,傅先生也叮嘱她要好好向其他专家虚心学习请教,尽全力救治病人。
于凤仔细的准备起来,在四合院自己的房间中把要带的日用品一一打包,装进一个老式的棕色皮箱中,就这么收拾着,于凤的动作开始越来越慢下来。
只见她站在旧木桌前,珍惜的拿起桌上精美小巧的手电筒,指尖流淌过那金属质感的顺滑,仿佛是带电一般。于凤将这稀有的小手电小心翼翼的塞进皮包中的衣服夹层里放好,又从抽屉里拿出两只一直没舍得用的原子水笔,放入皮箱。接着从桌子上拿起那个自己在家时几乎片刻不离手的不锈钢真空保温杯,将里面的水渍倒在地上后旋紧盖子放入皮箱,接着是那把带扳手、带螺丝刀、带锯子等等功能的折叠式多用途军刀。窗台上的茶缸,连同那漂亮的塑料牙刷和一管白皮的不知名而又细滑喷香的牙膏。
于凤收拾到这里,突然兴致有些低落,一股不知名的落寞感,让她坐回到了床边,一动不动的想:
“我走了,曹小强的身体健康谁来负责?他身子那么虚,每次出差回来,气血一次比一次差,我要是不在,他会不会不老实吃饭?营养餐和补汤谁来给他做?他……他现在又在哪里呢?……”
于凤想来想去,不由得掏出笔记本来,取笔写道:“曹小强同志,我要去外地出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要好好听中央保健组的话,按时吃饭,注意休息…………致以革命的敬礼…………于凤。”
写完之后,于凤怔了怔神,又提笔给后续接替她工作的中央保健组写下了些她的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