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9)(2 / 2)

不过陈妍静明白,以他们家的条件,还是别想了,也就趁着机会,多享受一点。

贺雪松则是越看越喜欢,妹子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跟他正好相配。

还别说,宫廷画师就是不一般,很快就画好了一副,送上让陈霖和九公主观赏,当然了,主要是给九公主看的。

陈霖一看就乐了,画师还真按照他说的,给他画的英武了一些,两人看起来的差距也就没之前这么明显了。

画师不敢将小九改的太多,却可以改陈霖,反正是要给皇帝看的,有什么关系。

只要画里面的意境到了,不就可以了。

陈霖看画师离开,还剩了不少的纸,便灵机一动,九儿你别动。

?小九不解,并没有开口。

今天九儿这么好看,我当然要画下来留念。所以坐着就好。

小九倒是无所谓,反正他什么样子陈霖没见过,画像而已,有什么关系,而且他相信陈霖的技术。

陈霖还真是画的不错,之前在书院的时候,跟何乐贤切磋过,何乐贤在傻掉之前,也是很有才情的,书画被称一绝,只是后来出事了,被陈霖医好以后便去了陈霖的书院,如今已经是半山书院第二任山长。

其实他更擅长油画,只是那材料不好凑,国画也是一样,除了颜色不像油画那样的艳丽罢了。

画完了小九,又给他两个姐姐画了一副,雨露均沾什么的,小九也没有生气,就是对自己的画爱不释手。

让人仔细的去裱画,他要珍藏起来的样子。

一直到春游结束了回去的路上,陈妍静才悄悄的询问陈霖,弟啊,九郎和九公主是不是亲戚啊?不然两人怎么看着有点像。

陈霖以用诡异的眼神看她,亏他之前还担心他六姐看出来,接受不了,结果想多了,这傻子压根没看出来。

浪费他的感情!

弟,你那是什么眼神啊?陈妍静就发现她姐弟弟的眼神里透出嫌弃两个字,不禁难以置信道,你这是嫌弃我?

谢谢,一直都在嫌弃,从未改变。

你不要以为不开口我就拿你没办法了,明天让你披头散发去上值!陈妍静气鼓鼓的说道。

放心吧,我还有陈平呢,他梳头也不错。陈霖丝毫不怕的回怼说道。

陈妍静觉得自己要失宠了,她再也不是弟弟最爱的姐姐了。

别看他们家的小娘子们都被叫什么念娣思娣之类的名字,那都不是陈霖爹娘给起的,他们家闺女起名是妍字,带娣字的,那都是他祖母想要孙子,给他几个姐姐起的小名,只希望几个孙女能带来弟弟。

只是起名这东西,人如其名的少,像他六姐叫陈妍静,那真当是,一点都不安静!从小就一直呱噪的很。

只是古人,特别是女子,少有自己的名字,有些家庭直接按照排行,就叫什么二娘三娘之类的,带上姓氏就行了,嫁人以后直接冠上了夫姓,名字就更不重要了,像他们家这么正式起名的算是少的。

第91章

陈霖家的宅子又要热闹起来, 他爹娘快要到了,带着弟弟陈壮壮,还有他祖父母, 这可是他们乖孙给他们带来的荣耀。

本来已经六十七的陈老汉不会离开老家的,大孙子中了状元, 怎么可能不上汴京来,这是他一辈子的梦,自己没能完成, 自家长孙替他实现了。

陈子忠便带着全家上京来,路过省城看望了长女后,前往汴京的队伍就扩大了不少,长女陈妍丽带着两个儿子,让他们家的镖局护送进京,结果他小姨子一家也要跟着进京,正好做生意要上东京去。

等陈霖见到爹娘, 还有后头那一大家子,幸好他家小九给他的宅子够大!

不然怎么住的下啊!

什么?皇不是,是官家还给你赐婚了?!陈老汉一听,简直震惊的下巴都要掉地上了, 那可是公主!

转念一想,自家乖孙的当官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差点没老泪纵横。

他们老陈家就出了这么一个出息的娃, 他后头那几个孙子,就没有一个是读书的料, 也就是现在被送去大孙儿办的书院里读了几年的书,识字还识数,但依然的不开窍。

陈霖看他祖父的表情, 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赶紧安抚了祖父,他是真的无心当官,更何况,他在其他的方面不是做的很好嘛。

众人一想,还真的是,陈霖做啥都是最好的,办书院吧,别人都觉得他做不起来,几年的时间,他的书院已经算的上大宋最好的书院之一,每次开放入学名额,那都是从四面八方的来人,除了汴京的太学,哪里还有这般的盛况?

当年为了吃肉,想出了养猪的新方法,如今带着全村一起发家致富,谁人不夸陈家的好。造桥修路,他们家一直努力行善。

比如说今年,先前听说有地方遭了蝗灾,陈霖就调取了大批的红薯土豆给与应急。

光是官府那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蝗虫国境,那简直惨不忍睹,别说什么现代人吃蝗虫,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成群结队的蝗虫是有毒的,也不是任何时候的蝗虫都可以食用。

人肯定是不能吃的,倒是可以放养一些鸡去分散蝗虫,达到减少繁殖的效果。

古代无论是洪灾蝗灾雪灾地震,都是人类无法轻易抗衡的,只能尽量去想到最佳的应对办法,减少损失。

比起朝廷,陈霖的讯息要来的更加的迅速,当初小九的人,也不对,应该说是李太后的人,有一大部分被散到了民间去,大隐于市这话一点都没错,有点什么风吹草动,都会自动传到温泉山庄来。

这里就相当于天下讯息的接收总站,所以小九可以提前知道很多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可以将灾情尽量的减少。

从一开始收到的蝗灾信息,到后来计算了蝗虫可能的路线,调集他们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办的养殖场里的鸡鸭,火速拦截!

好在效果还是有些的,分散的蝗虫就没之前那么凶悍,绿色的蝗虫完全可以食用,大家烤蝗虫开始!

蝗虫吃了他们的粮食,他们就把蝗虫吃回来!

后续配合朝廷赈灾等一切的方法,总算让百姓的损失减到了最少,说来也神奇,就这样,那些放出去吃蝗虫的鸡鸭都没少一只,蝗灾过去后,鸡鸭都被完好无缺的送回了养殖场。

抓到的蝗虫都被直接烤了,有些被吃了,也有的实在吃不了,被养殖场给收购了,拿来喂鸡鸭也是极好的。

还补贴了受灾的百姓,他们养殖场是拿土豆红薯跟百姓交换,这个时候给人银子,抱着银子啃吗?

这可比直接给人银子靠谱多了,朝廷发现有养殖场帮助下,似乎需要开仓放粮的数量都减少了。

毕竟养殖场收蝗虫,跟百姓是等价交换,收回来的蝗虫烘干喂鸡鸭,省了一笔饲料的银子。

倒是有些没有开办养殖场的地方,非常欢迎他们过去开,大家都希望,有这么良心的养殖场在,那就再也不用担心蝗虫了。

对此,搜集消息的探子们都疯了,为什么宋人会有这么奇怪的行为。

不都说宋人瞧不上猪肉的吗?

陈家的养殖场,主打的还是养猪,鸡鸭那都是附带的。

有些城里的百姓,纷纷出银子买养殖场的鸡鸭还有猪,甚至是还有红薯土豆,可以卖的,他们都要。

城外的农户们种的粮都没了,还不得赶紧买能吃的,不然后头的日子要饿肚子了。

更何况,陈家养殖场的红薯土豆还便宜,比城里头那些涨价的米粮划算多了,百姓也不是傻子,能买便宜的,为什么要吃贵了好几倍的米粮,不就是多跑几次城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