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开门七事(1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1728 字 28天前

菜市街早上天还没有亮就热闹了起来,送菜过来的菜农,来批发上菜的菜贩子,还有那些早早起来摆摊的。还有不少人喜欢大早上来买头批新鲜菜,冬日里的早晨总是亮的很晚,菜市场的人早早的挂着灯笼开始营业。

菜市场里人声嘈杂,挤满了买菜卖菜的人,每个菜摊主都将自己最新鲜最好看的菜摆在摊子最前面,连夜送来的新鲜蔬菜,还洒上了些水,显得更精神。那些从附近河里水库里运来的鱼虾,一些聪明的摊主甚至在下面垫上了冰。

菜市场菜式很足,刘钧一大早陪着丽娜来逛菜场。回京之后,他又恢复了每周周末微服出宫,去丽娜的德国饭官,住菜市街的四合小院。刘钧甚至在上周末还与丽娜摆了酒席成了亲,就邀请了菜市街胡同的一众邻居,还有丽娜的一众在汉的亲朋,婚礼简单而又热闹。

成亲之后,丽娜住进了刘钧的四合小院,但也依然还经营着德国饭店。如今,德国饭店的连锁店已经一共开设了十三家,遍及北京、天津、保定、通州等数城,生意是蒸蒸日上,收益颇丰。

“生菜多少钱一斤?”

丽娜的汉语已经说的非常好了,论普通话,她甚至比不少本地大汉百姓还要好的多。其实如今德国饭店经营的这么大,她这个东家根本不需要来买菜,用刘钧的话说,掌握整个盘子就够了。

但丽娜也有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每周她总会抽出一两天时间,大清早的亲自跑一跑京师各个菜场,这样一来,她就对于饭店的原料采购这个环节有更清楚的了解。

“生菜五文一斤。”那个摊子的老板是个中年妇人,看着比较忠厚的样子。但手脚却十分伶俐,同时能招呼好几个客人。女人出来摆摊做生意,其实在中明以后就十分普遍了。但如今在大汉朝,这个情况却更进了一步。

如今的大汉。似乎人人都向钱看,个个都在争着赚钱,不但男人们在外挣钱,年轻的伙计姑娘也进工坊赚钱,甚至是那些妇人,也一样开始在外抛头露面的赚钱。

“黄瓜呢?”

“黄瓜也是五文一斤。”那位大婶用远不如丽娜的普通话道,她的普通话里似乎夹带着一点山东口音,但也毕竟是北方口音。也不妨碍沟通。

“五文一斤,贵了些吧?”

“五文一斤哪贵,一点也不贵的好不,你们要看下现在是啥季节啊,这季节吃黄瓜,以前可是只有皇上和达官贵人才能吃的到的呢。还有这生菜也是,那以前都是泰西那边才有的,早先也都只有贵族家和大饭馆子里有的。”

那黄瓜和生菜确实很新鲜,尤其是这个季节的黄瓜,那是反季节蔬菜。很早以前。就有暖房冬季种蔬菜,最早是皇家种的专供宫廷的。后来大户人家也会弄个暖棚,到如今。精明的菜农,也开始搞起了反季节种植。

这种反季节蔬菜的盛行,最重要的还是如今肯买的人多了,说到底,还是大家手里的钱多了。

“白菜呢,这季节白菜正当季,总不会贵吧?”刘钧笑着道。

“白菜也有好些种呢,俺这有油白菜、黄芽白、包心菜、大白菜等好几种,最便宜的是大白菜。两文钱一斤。黄芽白三和包心菜三文一斤。”

刘钧拿着支铅笔把这几样的价格都计在一个小本子上,本子上已经记了好几组数字。是在其它摊位上问的价。

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菜价,可菜价却关系民生。菜的价格,其实能反应出很多情况。

在龙汉二年开始的物价上涨,如今看来已经有了稳定的趋势。

今天早上陪着丽娜转了一大圈,走了京师五个菜场,还有两个在城外的批发市场。各种菜价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从牛羊猪肉,鸡鸭鹅,到河鱼海鲜,以及各种蔬菜和数种粮食价格。

目前,粮食的价格还比较稳,从龙汉元年到现在,基本上都保持着一个比较固定的价格。其中大米的上米价格基本上保持在每担两块银元上下。

中米、下米以及粳米都更便宜一些,但市场上也还有不少价格比较高的米,多是关外运来的东北大米,以及从暹罗、缅甸、越罗运来的南洋大米,这些米都是极好的米,口感更佳,但价格也更高。最贵的暹罗香米,每担达到五块左右。

麦子的价格跟上米价格相当,也在两块一担左右,但面粉的价格则要高出不少。

总的看来,现在上米的价格相当于以往一两五银子一石。